【獨家專訪】**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海濤
評價科技創(chuàng)新成果的標準是什么?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海濤的答案是,科技創(chuàng)新成果要能解決行業(yè)內的“老大難”問題,即行業(yè)內面臨的迫切要解決的問題,或是長期以來在解決,卻沒得以成功解決的問題。
對于一座特大跨徑的世界級大橋而言,預應力管道灌漿問題實屬微觀。然而,也就是一個這么不起眼的材料,卻是影響橋梁壽命的重要因素之一,成為了預應力鋼筋工程建設中的“老大難”。湖北中橋研制的CG-100高性能管道灌漿材料,則對這一“老大難”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。
很多橋梁在拆除或維修時發(fā)現(xiàn),預應力孔道總有灌漿不密實、灌漿不滿,甚至是孔道內出現(xiàn)大量積水的問題。這些問題導致預應力鋼筋遭到嚴重腐蝕,嚴重縮短了橋梁壽命,并對交通安全帶來隱患。管道灌漿不夠密實,是施工工藝問題還是材料問題?周海濤說,這些都是目前我國預應力結構工程建設中亟須解決的問題。
作為鑒定委員會主任,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海濤主持了高性能管道灌漿材料技術鑒定會。他認為,湖北中橋科技通過技術創(chuàng)新,研發(fā)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殊超細礦物改性組分,并研發(fā)水泥基管道灌漿材料配方,解決了多年來國內管道灌漿中的難題,產品不管在技術性能和施工工藝上,都是一個突破,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