澆筑灌漿料前,應針對工程熱點、施工環(huán)境條件與施工條件事先設計澆筑方案,包括澆筑起點、澆筑進展方向和澆筑厚度等。灌漿料的澆筑應采用分層連續(xù)推移的方式進行,間隙時間不得超過90min,不得隨意留置施工縫。仔細檢查鋼筋保護層墊塊的位置、數(shù)量及其緊固程度,以提高鋼筋的灌漿料保護層厚度尺寸精確性。
灌漿料出廠后宜在60min內(nèi)泵送完畢,交通擁堵和氣候炎熱等情況下應采取措施防止坍落度損失。灌漿料、山東灌漿料、濟南灌漿料入模澆筑前,應測定灌漿料的溫度、坍落度、含氣量、水膠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,符合要求的灌漿料方可入模澆筑。在相對濕度較小、風速較大的環(huán)境下澆筑灌漿料時,應采取適當黨風等措施,防止灌漿料失水過快,此時應避免澆筑有較大暴露面積的構(gòu)件。澆筑大體積灌漿料前,應預先做好防裂措施,如搭設遮陽棚、預設循環(huán)冷卻水系統(tǒng)等。
自密實灌漿料、湖北灌漿料、武漢灌漿料,湖北中橋灌漿料比普通的灌漿料易于澆筑,但是為了減小灌漿料發(fā)生離析的可能性,建議灌漿料豎直下落距離不要超過5cm,當澆筑層的高度較大時,可使用串筒澆筑;從卸料點開始的水平流動距離不要超過10cm。灌漿料傾落高度不宜超過2cn,當拌合物較粘稠、不出現(xiàn)分層離析時,允許增加傾落高度,但應以4cm為限。應采用滑槽、串筒、漏斗等器具輔助輸送灌漿料,保證灌漿料、湖北灌漿料、武漢灌漿料不出現(xiàn)分層離析現(xiàn)象。泵送高性能灌漿料時,輸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長度應不小于15cm。除出口處可采用軟管外,輸送管路的其他部位均不得采用軟管。輸送管路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,不應與模板或鋼筋直接接觸。高溫或低溫環(huán)境下,輸送管路應分別用濕簾和保溫材料覆蓋。向下泵送灌漿料時,管路與垂線的夾角不應小于12°,以防止混入空氣引起管路阻塞。灌漿料應保持聯(lián)系泵送,必要時可降低泵送速度以維持泵送的連續(xù)性。如停泵超過15min,應每隔4~5min開泵一次,使蹦機進行正轉(zhuǎn)和反轉(zhuǎn)兩個方向的運動,同時開動料斗攪拌器,防止灌漿料離析堵泵。如停泵超過45min,應將管中灌漿料清除,并用壓力水或其它方法沖洗管內(nèi)殘留的灌漿料。
在冬季澆筑高性能灌漿料、湖北灌漿料、武漢灌漿料,湖北中橋灌漿料時,應制定冬季施工措施,并保證灌漿料拌合物入模溫度大于10℃。灌漿料的一次攤鋪厚度不宜大于600min(當采用泵送灌漿料時)或400mm(當采用非泵送灌漿料時)。